-
jinnian金年会官网
- ACD/Labs
- Certara
- Labware / Sparta Systems
- Materials Design
- OmniComm System
- OPENTEXT
- QIAGEN
- UL
-
jinnianhui金年会官网
- 热线:021-32504385
- 微博:jinnian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
- 邮件:hzdongrun
2024-11-21 08:29:47来源:jinnianhui金年会官网 作者:jinnian金年会官网
从临床所“需”出发,自主牵头设计数十项国际化临床研究项目,累计改写15项国际指南;用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,获得6项国家级科技奖励、76项发明专利,实现超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……最近,依托北京天坛医院建立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举办成立10周年脑血管疾病研究成果报告会,
该中心副主任、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:“‘中国方案’引领学科研究方向正在成为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新常态,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实践中带来的蓬勃活力。”
10年前,我国在脑血管疾病治疗,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等领域,主要依赖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,临床诊疗方案只能依据欧美国家的指南,而这些指南都是依据欧美国家患者数据而制定,不一定适合中国患者,存在医疗安全隐患。随着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,更精准地治疗中国患者、亚洲患者,变成现实。
从“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”(CHANCE)研究结果发布,国际医学界首次认可了中国的临床治疗方案;到现在,越来越密集发布的“中国方案”,累计改写了包括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欧盟、英国在内15项国际指南。
最近两年的国际卒中大会,发布了46项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突破,其中8项来自该中心——这些突破被认为是全球脑血管病研究的前沿风向标,对于全球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试验的医院、研究机构而言,这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这种持续高产的科研状态,动力源自一套“中式”运行模式。“中心的架构采用政府和医院主导,产业促进的模式。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过于依靠商业投资,一旦出现资金不稳定导致科研产出量下滑的情况,充分体现了中国有组织科研的优势。”王拥军说,“充分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,立足首都、带动全国,是我们动力的来源。”
10周年总结会的核心是“创新”,这种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勇气,是该中心独有的气质。翻看中心提供的“十周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成果”,34个入围项目无一例外都是从“0”到“1”的成果。
以CHANCE为例,在这个会上正式启动第四期——前三期都带来了颠覆式的创新,一直引领国际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向:第一期,首次为全世界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;第二期,开创基于精准医学指导治疗脑血管病的先河;第三期,在全球率先探索抗炎机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。
“新质生产力需要由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。这也是我们的目标。”王拥军平实地描述科研梦想,“新的技术、新的研究,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实现更有效的治疗。”
这种创新是一种进行时的状态。微创脑机接术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;首个中文数字放射科医生“小君”,平均生成一个病例的诊断意见仅需0.8秒……创新让更多患者有了“活得更好”的机会。
今年,可移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“小精灵”,将在大约30余个该中心的成员单位开展临床研究。基于它搭建的急诊卒中单元,可以将急性卒中患者的院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一半。
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,实现从“0”到“1”,再到“无穷”的接力,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10年实践中逐渐找到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的“本土范式”。
一款药物的研发漫长且风险性大,动辄需要十七八年、十几亿美元的投入。“我们要打破这种知识驱动的传统范式,逆向新药转化的研究范式——用临床数据驱动。仅去年我们就已经提供给相关机构9个新药靶点,作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的基础。”王拥军说。
目前,以TRACE-2研究(比较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应用的3期、多中心、开放标签、随机对照、非劣势试验)等为代表的试验已经撬动了溶栓药物全球产业格局,正在逐步实现我国该领域药物治疗的自立。未来,该中心还考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,提高药物试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。
从“1”到“无穷”还体现在中心铺展开的科研平台上。10年来,该中心建立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,成员单位达2030家,覆盖31个省市;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样本资源库;一大批能够承担国际多中心试验的临床科学家梯队颇具规模,高效的临床研究模式运行平稳。王拥军说:“这些都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引领国际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保障和基石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